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由“政策导向”加速迈向“市场导向”,6月,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7.1万辆,渗透率达到了29.4%。插电混动与普通混动(凯美瑞双擎、雅阁锐·混动等)合计销量达到了21万辆,数据相当可观。
人们这才发现,混动似乎一夜之间迎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,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路线之一。
从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,到比亚迪的DM-i,再到吉利的雷神Hi·X,国产自主品牌相继发布了自家混联混动技术,这一类别俨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;于此同时,市面上还有一种增程式混动技术,则主要被国产新势力品牌广泛采用。
![](https://p5.itc.cn/images01/20220729/8fb215d042c342b89e5b7d192c011d5b.jpeg)
人们不禁要问,混联混动与增程式混动究竟孰优孰劣,DHT串并联混动技术(长城汽车柠檬混动DHT为例)与增程式混动技术又有哪些区别呢?
想要了解其中的缘由,就要从混动汽车近代的发展历程说起。
▍国外混动的探路
90年代,受技术进步和第三次石油危机等影响,丰田和通用汽车,率先将混动技术基于各自车型大规模量产。技术的路线上,两家混动基本差不多,都是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动力分流机构,决定“什么时候用油,什么时候用电,什么时候油电混用”。
再看控制逻辑,两家也基本一致——以发动机驱动为主,电机补充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。不过在高负荷工况下,电机也能与发动机并联发力,实现更强的性能。丰田官方称之为“削峰填谷”,就是削掉发动机过剩的性能用于充电,然后将储存的电力用于车辆驱动,填补发动机效率不足的部分。
![](https://p7.itc.cn/images01/20220729/54287db2fa764cef919ff155ba2392d4.png)
之后的2013年,本田i-MMD混动系统问世,开辟了定轴“串并联式”混动技术路线。有别于丰田的思路,本田这套i-MMD混动以电机驱动为主,发动机直驱为辅,进而解决电机高速效率不足的部分,实现省油。市区发动机只发电,车速85km/h以上才会介入直驱。